五行生剋 |五行相生學説講歷史 |五德終始説 |【五行 朝代】
風水玄學

五行生剋 |五行相生學説講歷史 |五德終始説 |【五行 朝代】

商朝到周朝:商朝屬於金屬性,周朝屬於火屬性。

五行相生相剋理論,是屬於相剋關係。

但是,於火生土,因此周朝與商朝屬於相生關係。

魏晉南北朝到隋朝:魏晉南北朝屬於木屬性,隋朝屬於土屬性。

木克土,因此兩朝相剋。

另一方面,土生木,因此隋朝魏晉南北朝屬於相生關係。

最近寫了兩篇文章,一篇魏蜀吳、南北朝、遼宋金,多國並存時,哪一個王朝才是正統?裏面討論了中國歷歷代王朝利用“五德始説”自立德行。

另外一篇是如果中華大地變成一個圍棋盤,歷代版圖佔哪些棋盤範圍?中華大地區域畫成了九宮格,歷朝歷代版圖大小做了説。

這兩篇,第一個是王朝五行方面,第二個是軍事地理方面,今天想,不如梳理一下,九宮格和德行結合起來,看看衍生什麼雜交品種。

,是我設定天下九宮格。

然後,是五德始説,認為各個國家有各自德行,且各個王朝五行規律相生相剋。

五行中,火用紅色表示,土用黃色表示,金用白色表示,水用黑色表示,木用綠色表示。

戰國七雄各自棋盤格,各自佔一格,韓魏各佔一格。

當時大地上,有三個德行,其他“前涼”王國,沒資格自己定。

我們知道,秦始皇相信了鄒衍陰陽五行學説,秦始皇不僅相信秦朝是水德,歷朝歷代定了德行。

夏朝是木德,青色。

商朝是金德,白色。

周朝是火德,尚紅色。

秦朝是水德,黑色。

金克木,所以商朝取代了夏朝。

火克金,所以周朝取代了商朝,武王伐紂。

水克火,所以秦朝取代了周朝,秦王掃六合。

而戰國七雄地圖中,我們可以發現,秦國水德自居,其餘六國有了各自德行。

楚國是火德,但他們承認自己是周朝火德,而是覺得上承自祝融,楚國信仰火,崇拜鳳凰,所以武漢去年醫院叫做“”火神山醫院”,便是因為楚國人信仰火。

魏國、韓國、趙國和齊國是繼承自周朝火德,但後來魏國繼承火德外,其餘三國改了德行,韓國認為是木德,直接繼承自夏朝德行。

趙國自認為是火木德,火德之上,加上木德。

齊國認為是火金德,火德之上,加上金德。

而周朝正宗苗裔燕國,地處,德行索性改成了水德。

這形成了戰國七雄五行圖,黑綠白四色有。

想知道更多五行概念出處及五行相勝:歷史週期與朝代表徵嗎?看下去..:到了秦朝,是水德,。

漢朝劉邦認為是赤帝子,繼承了火德,同時,漢朝建立者大多是楚國人,楚國火圖騰是深入人心。

但是五行相生相剋,土克水,只有土德才能剋制秦朝水德,漢初一度改成了土德,但是後來,漢朝索性承認秦朝德行,而是承接周朝,繼續認為是火德。

漢末流傳着“代漢者,塗高”讖緯,所以曹丕篡漢,曹魏定性土德。

巧合是,“曹”這個字是土字旁,這是歷史天意。

所以,曹魏是土德,而蜀漢繼承漢朝,還是火德,至於孫權,自己孫吳造了一個木德,所以三國時代五行圖是這樣。

而晉朝取代曹魏,是五行相生學説,土生金,土裏能挖出金子,所以西晉是金德。

十六國時代,諸國並立,德行。

東晉繼承西晉,還是灰白色金德。

北方小國很少有過專業程序,認定自己是什麼德行。

第一個這麼做是後趙,他認為自己繼承了西晉金德,金生水,所以自己是水德。

與此同時,漢趙,前趙不甘示弱,覺得自己繼承了漢朝,應該是火德,而我們知道,漢趙建國者雖然姓劉,其匈奴人。

五行漢代和五常相配對,以為天有五行,人有五常,木代表仁、火代表禮、土代表信、金代表義、水代表智[30][31]。

結果,水德後趙澆滅了火德前趙。

後趙是如何滅亡呢?原來後趙滅亡了前趙,但是暴君石虎倒行逆施,後來養子冉閔篡位了,冉閔建立了冉魏,但是東北慕容家族建立燕國滅掉了。

而與此同時,氐族苻堅前秦崛起於關中地區。

當時大地上有三種德行,前燕來於東方,東方屬於青木,是木德。

前秦是立國於漢趙故地,所以是火德。

而且,前秦滅掉了前燕,木生火,前秦繼承了前燕,嗎?我們發現,五行相生相剋提供了可能,怎麼解釋都行。

水德後趙滅了火德前趙,水克火。

火德前秦滅了木德前燕,木生火,怎麼解釋能。

,北魏統一了北方,孝文帝改革時候,決定拋開這王國,北魏直接繼承西晉,金生水,所以是水德。

而此時,東晉沒有了,取而代之是南朝宋,南朝宋認為是水德,因為南朝宋禪讓東晉,金生水,禪讓,肯定是前一個王朝德行生出來,只能是這樣程序。

所以北魏和南朝宋是水德,一片。

而南朝齊又禪讓宋,水生木,只能是木德。

南朝梁禪讓,木生火,只能是火德。

魏梁南北對峙時候,德行是這樣。

南朝陳又禪讓梁,火生土,只能是土德。

北魏後來分裂東魏和西魏,雙方自己正統,所以後來西魏和北周奉北魏為正朔,德行是水德,。

而北齊完成了東魏禪讓工作,變成了木德。

但是北齊崇尚顏色是黃色,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是土德,拓跋王族認為是黃帝後裔,所以北齊崇尚了黃色。

齊周對峙時期,黃黑爭是,當時人們“黃”指代東魏和北齊,而“”指代西魏和北周。

東西魏沙苑戰時候,歡來勢洶洶,宇文泰有點害怕,請人算命,人説:“黃狗黑狗,急走出筋斗。

一過出筋斗,黃狗夾尾走。

”宇文泰奮力一戰,擊敗了“黃狗東魏”。

而且,還成了北齊王室殘殺工具,當時流行一句讖語,“亡高者黑衣”,高洋一時間精神恍惚,後來問身邊人,什麼東西,他弟弟嫉妒老七高渙,説,“油漆最黑”,於是高洋認為七要造反,派人捉拿,雖然殺害了他。

所以,陳齊週三國對峙時候,天下德行是這樣。

接下來是隋朝,隋朝是火德。

什麼是火德呢,因為北周後來自己改成了木德,後來他想起來了,自己接受了西魏禪讓,西魏是水德,自己木德啊。

搞清楚自己是木德幾年,北周隋朝禪讓了,木生火,隋朝是火德。

火生土,唐朝接受了隋朝禪讓,所以唐朝是土德。

延伸閱讀…

天運造化:歷史朝代更替與發展中的“五行生剋”

五德終始説

後梁接受了唐朝禪讓,土生金,所以後梁是金德。

但是後來李存勖滅掉了後梁,了唐朝,李存勖承認後梁地位,儘管後來五代史還是承認了後梁,但是後唐剝奪了後梁德行,自己還是繼承自唐朝,土德。

後晉接受了後唐禪讓,土生金,所以後晉是金德。

後漢接受了後晉禪讓,金生水,所以後漢是水德。

五行源自先秦時期,是一種古代中國哲學觀念和思維模式(英語:Mindset)。

中國古代不僅將金、木、水、火、土視作民用五種資源材料,後來視作氣——萬物構成要素[2][3][4],五行間相生相剋,使宇宙萬物運行變化,形成各種現象[5][6]。

五行、陰陽以及氣,同屬古代中國文化(術數和方術)一部分,是風水、算命、相術、占卦、內丹、中醫基本概念ㄧ。

五行最初是作為一種政治治理指導原則而提出,為先王訓典或上天所降賜,要天子遵循。

如《逸周書·小開武》稱武王在位二年,召周公旦問治道,敬聽天命,周公回答文王在位時所奉行作法,其中包括順明三、循用五行,三九星[7]維天,九州維地,四佐[8]維人,五行水、火、木、金、土,君王能順明三,五行乃如常。

《書·洪範》稱武王在位十三年,訪箕子問常理次序,箕子回答上天賜禹治國大法有九類,其第一項即是五行,並解説五行所行理: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革,土曰稼穡。

其:雨水下落,和河水滋潤天之下方;火焰上燃,煙隨熱氣飄往地上方;木匠煣烤木材,塑造彎曲或筆直形狀;鍛冶匠(英語:Metalsmith)熔煉金屬礦石(英語:Native metal),其意欲,鍛造其形,或熔煉器物,換其用途[9];土壤滋養作物,能供農夫種植其種子幼苗,時收割其果禾穗。

五行,此人民日用五材[10][11][2],五材即五種資源或素材。

《國語·鄭語》中有ㄧ段呼應記載:「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成百物。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稱:「天生五材,民並之,廢一不可」杜預注五材:金、木、水、火、土。

天子執政,要確保人民能取用、獲得大地上五材,生產和殖貨[12][11]。

令五材於民利用,通行,能發揮其各自效用,水潤下、火炎上、木曲直、金從革、土稼穡,即為五行。

五行提出後,和其他五種事物相配對。

《逸周書·小開武》配五行於五色,《書·洪範》配五行於五味,《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淮南子·墬形訓》配五行於五色、五音、五味。

據《荀子·勸學》:「目五色,耳五聲,口五味」,《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六畜,五牲,三犧,奉五味,九文,六採,五章,奉五色,為九歌,八風,七音,六律,奉五聲」,則五色形容衣服,目所視;五音/五聲形容樂曲,耳聽;五味形容食物,口嚐。

春秋戰國時代,五行不僅和五色、五音、五味相配對,和方位[13][14]、季節[13]、干支[14][15]、數字[16]、天象[17][13]、行星[18]、天氣[17][13]、器具(英語:Measuring instrument)[17][19]、身體[13][20]、德性[17][21]事物應,構成一種以「五」作為基準事物分類模式,另一方面,產生五行相生相剋[22]以及生、、墓地支三合五行結構關係[15]。

五行從原本日用五材,配對、推演其他事物,形成了一種應形式。

而五行生剋和地支三合結構關係(後衍生出旺相休囚死[23]與五行十二宮[24]),意謂著五行變成一種能用來解釋萬物變化和理論。

由此,五行成了一種能解釋朝代興衰(如五德始説)、兵法致勝(如兵陰陽/軍事術數)、時節作息(如《禮記·月令》、《黃帝內經》養生思想)、生理運行(《黃帝內經》醫學思想)學説思想源頭,同時是佔斷吉凶術數學和解釋各種災異祥瑞理論基礎之一。

戰國中晚期秦漢,五行進一步和陰陽、氣、八卦,加以聯繫、統整,擴充其理論學説內容[25][26][27],如漢代氣化宇宙論,混沌不分,到分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分出五行氣,五行氣化生萬物[6]。

氣和五行説結合,使得氣分作五類,帶有五行體性特徵[3][28]。

五行氣化宇宙論下,不但成了一種構造萬物要素,義擴充五氣之流佈通行[25][3]。

氣化宇宙論架構裡,五行並不僅指五種事物,是其體性抽象概括,五行於五種事物,而是均布萬有之中,交相間雜[3][28][29]。

五行漢代和五常相配對,以為天有五行,人有五常,木代表仁、火代表禮、土代表信、金代表義、水代表智[30][31]。

延伸閱讀…

五行相生學説講歷史,中國每個朝代都是什麼五行屬性?

歷朝的五行屬性|五行|商朝|明朝|清朝

五行可用兩種空間圖象表示,一五芒星搭配五行生剋,一中央和四方空間模型。

五行“相生、間相勝”原則形成生剋五行模式。

兩兩之間總會存在“相生”或“剋”關係,故五行之間無主次分,地位。

五芒星外圍表示相生,內裏表示剋。

五方應五行:東方木、南方火、中央土、西方金、北方水。

此模式下,中央土四方於同一個層面,有控制四方意。

[33]
《易傳·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天地數五十有五。

”這裏説了十個數,五,是五個生數,五個生數各五合而得六至,是謂五個成數。

漢代經學家這十個數有解釋。

如鄭説:“《》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而五行水始,火次之,木次之,金次之,土後。

天一生水於北,地二生火於南,天三生木於東,地四生金於西,天五生土於中。

陽無偶,無配,得相成。

地六成水於北天一並,天七成火於南地二並,地八成木於東天三並,天九成金於西地四並,地十成土於中天五並。

”[34][35]
不過有文章[16]指出,先秦文獻五行數到“九”為止,《繫辭》“天地數”並不是指五行生成數,“土有成數十”是漢代時陰陽思想進入五行學説結果。

戰國時代齊國人鄒衍立陰陽家,提出王朝來自五行相勝循環。

鄒衍“五行”推演為代表王朝運數“五德”,認為五行不僅代著季節更替,預示王朝興衰。

鄒衍黃帝到夏、商、周之間朝代更替,五德循環相勝解釋,王朝興起時,上天降下代表王朝德運瑞應徵兆,預示王朝衰亡和王朝誕生。

《呂氏春秋》記載了此一學説,如殷商金德式微,姬周火德興起,其預兆: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於周社。

文王曰:“火氣勝。

”火氣勝,故其色赤,其事則火。

[36]鄒衍五德説來論證王朝正統性傳統濫觴自秦朝。

據《史記·封禪書》記載:“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

龍是帝王象徵,而黑色是水德色,是太史公雲“此其水德之瑞”。

於周居火德,鄒衍理論推演,水剋火,秦居水德印證了秦將代周而得天下。

據《始皇本紀》載,宣揚德運,秦始皇登基改元後宣佈改服色,是“衣服旄旌節旗上”
秦亡漢興後,雖然新興漢王朝沿用了五德理論來解釋其王朝正統,但朝野之中漢朝當居何德運、尚何服色爭論不休。

高祖建國初,宣佈漢承秦水德、黑色。

但以公孫臣代表一派認為,宣佈漢居剋秦水德土德。

雖然此提議遭到了丞相張蒼,但到了武帝太初元年,漢朝終於改朔易服,宣佈漢居土德、尚黃色。

而到新莽代漢時,劉向、劉歆父子五德説盛行,不但推翻了鄒衍建立到周王朝德運次序,提出了王朝德運理論:王朝德運王朝所生,而王朝德運王朝剋。

劉氏父子説法,漢當居火德、尚紅色,火生土,所以代替漢朝王莽新居土德、尚黃色。

此後,中國王朝大多五德相生來推演。

[37][38]
肝臟主宰憤怒,憤怒會傷肝臟;
心臟主宰喜樂,喜樂會傷心臟;
脾臟主宰思慮,思慮會傷脾臟;
肺主宰,會傷肺;
腎主宰恐懼,恐懼會傷腎。

《禮記·禮運》記載:「播五行於四時,和而後月生。

是三五而盈,三五而闕。

……五行、四時、十二月,相為本」,後列舉「五聲、六律、十二管……五味、六和、十二食……五色、六章、十二衣」,這是曆法一組,樂曲一組,食物一組,衣服一組。

〈禮運〉篇中,五行視曆法時間循環變化(季節交替、月相盈虧)具有關係,並且是聖人制禮本源、之一[39]。

《禮記·月令》篇中,即十二個月時令和五行相配,記述天子於各月份禮儀、行政事務、法令、禁令。

在〈五行生剋 |五行相生學説講歷史 |五德終始説 |【五行 朝代】〉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