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初一十五忌什麼 |初一十五去道觀或者寺廟燒香 |學佛人初一十五的禁忌 |【佛教初一十五禁忌】
風水玄學

佛教初一十五忌什麼 |初一十五去道觀或者寺廟燒香 |學佛人初一十五的禁忌 |【佛教初一十五禁忌】

我們習俗,很多地方人每個月初一十五,會去寺廟裏燒拜佛,希望能獲得菩薩神靈們保佑,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和財富。

這並不能地封建迷信來看待,作為一種流傳風俗民情,時今日,燒香拜佛之舉,成為人們一種祈願。

早在遠古時期,人們有燒祈願做法,以此來祈禱上天保佑人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但那時候燒香祭祀對象主要是上天,而不是後世道觀和寺廟中菩薩或者神仙。

據《禮記》記載, “禋祀祀昊天上帝,柴祀日月星辰,熈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由此可見,那時候祭祀者不是普通百姓,而是有專門祭司,而且是一種行為。

後來老子創立了道家學説,發展成道教後,燒香祭祀神明之舉,有了宗教色彩了。

到後來佛教傳入我國,去寺廟燒香拜佛,多時候成為佛教信徒禮拜行。

由此看來,最初祭祀上天之外,燒香和道教關係密切。

道教認為,清香能上達十方世界,能夠幫助人們和天地進行溝通,是仙界和凡間溝通渠道。

道教裏,燒是自己信奉神明一種崇拜形式,每天早晨,信奉道教出家人,會道觀裏點上三柱清香,認為既可以招攝亡魂,同時能救度疾苦。

叩頭跪拜,雙膝跪蒲團上,雙手合什,注意,這個雙掌合什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舉過頭頂,向下嘴邊停頓,可許願,向下心口,默唸,攤開雙掌,掌心,上身拜倒。

但是,您知道嗎,去道觀或者寺廟燒香許願,有很多禁忌需要遵守,千萬不能冒犯。

要是無心之失情有可原,如果是明知不可而之,那有可能觸犯神靈而遭到報應。

如果是去道觀燒香,大多數選擇是每月初一和十五這兩天。

但道家有一個説法,那要注意每天天干地支日柱,如果天干屬戊的話,這一天是不能燒香朝,不能使用道觀中任何法器。

包括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戍六天,這《玄都律文》裏有記載:上香每一天可以,有人做不到每天上香,十齋日上行,如果十齋日做不到,那初一、十五上吧,這是信眾而説法。

關鍵是要有一顆、、心。

叫信香,上香發信號,通俗些説“發短信”!表示你有信心。

意義是戒定!持戒、得定、開慧那才是修行!另外,上香既是供養佛菩薩,供養了六道中其他眾生。

其中鬼道眾生有一類是食物,上是供養他們,鬼道眾生一天於人間一個月,初一、十五上他們來説於是中午飯和晚飯.燒香禮佛意義於表達佛陀尊敬、感激懷念。

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

1、表示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2、表示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3、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4、表示點燃了佛教徒戒定,含有默誓“修戒、定、慧,熄滅貪、喧、”意,佛並嗜好世間香貴香,但喜歡佛弟子戒、定、、香。

佛家燒是三根,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

這是且文明燒香供養。

上香多少,,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

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燒時,先點燃香,要,人們説香火,此理。

左手上,右手下握住香,舉過頭頂作揖。

作揖後,應插香爐中間,第一根插中間,默唸供養佛,覺而不迷。

第2根插右邊,默唸供養法,,第3根插左邊,默唸供養僧,而不染。

插香灰裏,可叩頭了,叩頭話,要認準佛祖菩薩或羅漢。

四眾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七眾是四眾之外加上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

寺廟內有很多菩薩,如果你願意,可以一尊一尊拜過去,如果時間允許,只需大雄寶殿前燒.自己請自己香,不能別人付香火錢.自己火點燃香(三支,需要大把大把燒),面朝大殿大門,雙手輕握三支青香(男左手上,右手下,女士反之),上方一提,燃燒火會熄滅,千萬不能嘴去吹滅.合掌拜三下可,佛教沒有諸多講究,主要你有沒有。

舉至額頭,閉願;然後三拜.(舉香高度不得底於下身)右轉,面朝東方(大殿門是朝南),第3步方式許願,三拜;然後朝南,朝北。

拜完後插到香爐內,注意:應該左手燃香,因為右手殺生,左手來説要,不可香爐內一丟了。

女人大姨媽來時候不要去上香。

進廟燒香,可以自己帶,可以外頭買,不過大殿上備有香,所有你可直接,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點功德錢,如果困難,放心菩薩會怪罪你,你拜了佛有功德。

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廟裏中間墊子是出家人拜佛,家人男人跪拜左邊,女人右邊。

進廟前沿儘量不要走中間,階梯邊沿而上,男左女右,進門時儘量不要走,因為方丈門晚課時是進,而沙彌進,所以和寺院,大家儘量應該門進,男左女右,進去時儘量跨右腳,出門時出,不要踩門檻上。

,要茹素,手要乾,不要廟堂裏聲喧譁以及説無關“嘮叨話”,不要手指點佛像,不可大聲喧譁和講敬話語。

有一點,可以胡亂許願,因為許願要願,如果沒把握做到,千萬許願。

初一十五過年過節,人自己及全家人祈福,來到寺廟燒香拜佛。

佛菩薩訴説自己新年願望,希望家人,財源滾滾,美滿,帶着這種期待,並寄託佛菩薩之上,本身是沒有問題。

比如穿衣打扮儘量樸素主,不可花枝招展,招人耳目,不可妝豔抹,噴灑氣味香水,擾亂修行人心地,這是大忌。

有不可寺廟內喧譁,嬉戲打鬧。

這是佛菩薩以及寺廟僧人。

去寺廟禮佛,會常理三寶進行一些供養,或是供養香花,大悲水,或是糧油,錢財。

佛經上説,佛前供養三寶,萬報。

可見其功德是十分殊勝。

  僧團內部宗教活動主要是早晚功課,叫朝暮課誦或上早晚殿。

課內容是唸誦《楞嚴經》、《大悲咒》、“咒”、《心經》,目的是唸誦咒功德,迴護法龍天及諸鬼神,祈願寺中無難。

晚課內容是單日念《阿彌陀經》和唸佛,雙日拜八十八佛和念《懺悔文》,蒙山施食每日有,目的是申述自己改悔過願望,懺悔罪障,併自己和眾生往生西方淨土祈願。

早晚上殿外,僧眾於每日齋和午齋(飯、午飯)時,要《二時臨齋儀》所食供養諸佛菩薩,為施主迴,眾生發願,然後方可進食。

   佛教公眾性活動統稱道場。

目前舉行是法會(佛教舉行各種宗教儀式集會)。

法會多寺院慶祝佛教節日時舉辦。

延伸閱讀…

佛教初一十五忌什麼

學佛人初一十五的禁忌

主要是每月初一、十五和諸佛菩薩聖誕日,四眾弟子佛教傳統法事儀規進行吉祥或薦拔法會。

法會上,請法師眾人講説法。

   一年之中,佛教節日有6個:   觀音菩薩本名觀世音,我國漢族寺廟中文殊、普賢和地藏菩薩一起,並稱為四大菩薩。

佛經中,稱觀音大慈大悲菩薩,受苦受眾生,只要心誠意地唸誦其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得解脱”,其名即由此而來。

觀世音菩薩聖誕日是信徒大事燒香供奉日期。

   漢族地區相傳農曆四月初八釋迦牟尼誕生日,寺廟於此日舉行“浴佛法會”,大殿中一水盆供奉太子像(釋迦牟尼誕生時像),全寺僧侶以及信徒要以香湯沐浴太子像,紀念釋迦牟尼誕生。

   農曆六月十九是佛教界紀念日—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民間百姓認為,此日唸佛、誦經、持咒、放生勝,功德。

有傳説善公主於六月十九日成道證果,現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相,於是後人這一天定為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盂蘭盆會是西晉竺法護譯《佛説盂蘭盆》,追薦歷代祖先舉行。

該説,目蓮母親死後生為餓鬼,目蓮盡自己神通不能救濟其母,佛告知要每年七月十五日僧自姿時(七月十五日僧眾集合一堂,任他人檢舉自己所犯下一切過失,從而懺悔),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僧眾,解脱。

   觀音是大乘佛教中十分崇奉一尊菩薩,我國所有佛教寺院供音像。

如天台宗、密宗傳有“六觀音”,禪宗塑有各種觀音像。

淨土宗觀音作為“西方三聖”之一來供奉。

從隋唐以來,民間形成了廣泛的觀音信仰,並形成了以敬奉觀音主三個宗教節日,二月十九日觀音誕生日,六月十九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民間有這三日並稱為觀音菩薩聖誕。

   佛經中説釋迦牟尼的誕生日、出家日、成道日、涅槃日同是四月初八。

但漢地習慣四月初八誕生日,二月初八為出家日,二月十五日為涅槃日,而以臘月初八(十二月初八)成道日。

寺廟於成道日這一天舉行誦經,並效法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傳説故事,取香谷及等造粥供佛,名臘八粥,以此來紀念釋迦牟尼成道。

後演變一種民間習俗,農曆十二月初八日吃臘八粥為慶豐年之意。

   佛教稱謂分為身份性稱謂、禮節性稱謂;其中可分為書面稱謂和通俗稱謂,前者於文書、信函之中,後者於日常生活、人際交往之中。

來説,男稱僧,女稱尼,於家信眾可稱師傅。

   佛教徒有四眾和七眾之分。

四眾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七眾是四眾之外加上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

延伸閱讀…

初一十五去道觀或者寺廟燒香,這三個禁忌,千萬別犯

快到十五上香日,上香禁忌你知道嗎?

這7種名稱梵語譯音,是佛教中、常用書面稱謂。

   比丘:特指受過戒(比丘戒,250條)男性出家人。

稱僧、大僧。

   比丘尼:特指受過戒(比丘尼戒,348條)女性出家人。

俗稱尼、二僧。

   沙彌:特指剃度、受過沙彌十戒,但受戒男性出家人。

   沙彌尼:特指剃度、受過沙彌十戒,受過戒女性出家人。

   優婆塞:譯義事男、清信士,特指皈依三寶(佛法僧)、信奉佛法在家男信眾,俗稱居士。

   優婆夷:譯義事女、清信女,特指皈依三寶、信奉佛 第一位優婆夷:耶舍之母法在家女信眾,俗稱女居士。

   大型寺院組織人數眾多,有些寺院中設置職位多達四五十個。

寺內僧侶組織宗因地各不相同,有:住持、方丈、監院、首座、知客、維那、典座。

   住持:寺院主持者稱謂,意為久住護持。

   方丈:意謂住地方狹小,只有方丈地。

原指寺院或住持所居處,後用為寺院內主持寺院者稱謂,是寺院負責人。

   監院:方丈主要助手之一。

總管寺院內部一切事務者通稱,側於行政事務。

   首座:方丈主要助手之一。

宗教活動主持人,地位於方丈。

   維那:“維”,“綱維”,意為統攝僧眾;“那”讀作“諾”,意為授事。

管理僧堂中僧眾起腔領念。

   禮節性稱謂指具備資格榮譽性稱謂,出於禮貌尊稱、敬稱,以及出於禮貌。

   法師:本是一種學位稱號,要通達佛法、能人講説人才可稱法師。

而漢地用起來濫,往往它居士稱謂應,作為僧人通稱。

   三藏法師:指經律論三藏,能人講説僧人。

如唐代玄奘法師一位三藏法師。

   阿奢黎:譯作教授、軌範師、行者。

指能弟子們行為並給予教授僧,故稱導師。

密宗指灌頂師。

   上師:藏語“仁波切”漢譯,指具有學位、能人傳法灌頂阿奢黎。

稱金剛上師。

藏傳佛教重視師承,要求學法者皈依三寶外,皈依學法師,並其尊上師。

   :蒙藏佛教對修行有成就、能夠自己意願而轉世人稱為“朱古”(藏語)或“呼畢勒罕”(蒙語),意思是“轉世者”或“化身”。

   上人:指內有智德、外有勝行僧人,喻其出類拔萃,人之上,故有此稱。

後泛用作對德行兼備僧尊稱,於僧人敬稱。

 

在〈佛教初一十五忌什麼 |初一十五去道觀或者寺廟燒香 |學佛人初一十五的禁忌 |【佛教初一十五禁忌】〉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