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玄學

【周公】為什麼有人把睡覺稱作 |周公又是誰 |

周公

周公

周公旦,姬姓,周氏,名旦,諡文,稱周文公、周公。

周文王第四子。

西周初年政治家,封於周邑。

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追封為“褒德王”[注 1],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為“文憲王”,後世多稱其“元聖”。

周公説輔助武王克殷軍事行動。

武王克殷後,分商都畿地區邶、鄘、衞三國,設三監督察治理。

武王克殷三年或四年後憂勞而逝,周公旦和召公奭、太公望輔佐其子周成王。

管叔(文王三子)、蔡叔(文王五子)聯合商族勢力徐國、奄國等東夷外族(《史記·管蔡世家》載聯合帝辛子武庚),合兵勤王,商畿地區抗周公,周公稱“三監”。

他們説“公將於孺子[1]”、“天降割於我家……有大艱於西土[2]”,周都鎬京位於殷之西,詛咒西方周國要有降臨。

《洛誥》載,“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周公戰後,建造了成周雒邑,稱為“東都”,以便管制殷朝頑軍。

《尚書傳》稱“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衞行書,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


公元前1042年,周太子誦即位,即周成王。

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旦攝政。

周公是否周武王後攝政稱王,漢代起爭論不休,是中國政治學術領域極具爭論問題,眾説紛紜,未有定論,現在存在多種觀點,認同周公攝政稱王,荀子、屍子[注 3]、韓非[注 4]、翦伯贊、金景芳、宮長、郭偉川持這種觀點;二是認為周公並稱王,是代行王權,司馬遷、廖平、王國維、錢穆此説;三是認為周公攝政,遇到大事時候稱王,鄭玄持此説;四是認為周公和周成王並行稱王,顧頡剛持此説;五是認為周公既沒有攝政,沒有稱王,王慎行、馬承源持此説;六是認為周公有攝政,但沒有稱王,楊向奎、王冠英、夏含夷、趙儒迎、楊朝明持此説。

梁啓超則陷入自我矛盾,莫衷一是。

[3][4][5]
《尚書·金縢》篇載周武王克商後第二年病篤,周公旦設壇祭祀,祈禱太王、王季、文王,願以己身代替武王而死。

武王病逝,武王子誦(成王)年幼,周公旦政稱王[6]。

晁福林認為後人拘於宗法制度下正統觀念,無法相信周公僭位稱王事,辯解成周公輔佐成王攝政來理解。
周公

晁福林認為先秦史籍文獻記載,周公確實稱過王[7]:131—132。

《司土簋》銘文有,“王來伐商邑,延令康侯圖於衞”。

《蔡尊》銘文有,“王魯”記載,顧頡剛認為這是周公稱王直接證據[8]。

《尚書·周書》記述周公之事時使用“王”辭。

《誥》篇記述周公東徵事時稱呼周公為“王”,如“王曰:‘嗚呼!肆哉爾庶邦君御事……肆朕誕以爾東徵’”。

《多士》篇、《多方》篇記載周公東徵取勝後商都奄返鎬京事,使用“王”稱呼。

《康誥》篇有,“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此篇涉及周公平定三監後封康叔於衞地事,康叔乃文王之子、周公之弟,故文中稱“弟”。

《酒誥》篇、《梓材》篇性質《康誥》篇,稱呼周公為“王”。

《誥》篇記述周公東徵事時稱呼周公為“王”,如“王曰:‘嗚呼!肆哉爾庶邦君御事……肆朕誕以爾東徵’”。

”指周公大力治理周廷文武受命稱王七年。

《韓非子·二》載,“周公旦假為天子七年。

”《禮記·明堂》稱,“周公踐天子之位治天下。

”晁福林認為周公稱王事出於當時政治形勢考慮,是一種措施。

楊寬此認為克殷未久,成王年幼,商族勢力及方國國遍佈東方,因此周公才政稱王[7]:132[9]:140。

《逸周書·度邑》載,“王欲旦傳於後。

王曰:‘旦!汝維朕達弟……今維天使子,二神授朕靈期,予……維幼子有知……乃今我兄弟後,我筮龜其何即。

’”記述武王決定“兄弟後”傳位於周公旦,並此事進行過卜筮。

晁福林認為兄終弟及繼承制度周公之前時代是,商代習見、周先公亶父傳於三子季歷、文王傳於伯邑考子而傳於次子武王。
周公

西周初期,嫡長子繼統宗法制度完善,所以周公旦繼承王位並非後人理解大逆不道事[7]:133。

楊寬認為可能因為兄終弟及不符合周朝宗法制度,所以司馬遷撰寫《史記》時取用,寫作攝政[9]:138。

周公旦,姬姓,周氏,名旦,諡文,稱周文公、周公。

周文王第四子。

西周初年政治家,封於周邑。

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追封為“褒德王”[註 1],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為“文憲王”,後世多稱其“元聖”。

周公説輔助武王克殷軍事行動。

武王克殷後,分商都畿地區邶、鄘、衞三國,設三監督察治理。

武王克殷三年或四年後憂勞而逝,周公旦和召公奭、太公望輔佐其子周成王。

延伸閱讀…

周公_百度百科

周公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管叔(文王三子)、蔡叔(文王五子)聯合商族勢力徐國、奄國等東夷外族(《史記·管蔡世家》載聯合帝辛子武庚),合兵勤王,商畿地區抗周公,周公稱“三監”。

他們説“公將於孺子[1]”、“天降割於我家……有大艱於西土[2]”,周都鎬京位於殷之西,詛咒西方周國要有降臨。

周公出師東徵,三年後戰事平息,《逸周書·作洛》載“王子祿父北奔”,周公殺管叔;流放蔡叔;廢霍叔(文王八子)為庶人,並國家勢力擴展東海,周公自稱「周公東徵」。

周公戰後,建造了成周雒邑,稱為「東都」,以便管制殷朝頑軍。

《尚書傳》稱“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衞行書,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


西元前1042年,周太子誦即位,即周成王。

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旦攝政。

周公是否周武王後攝政稱王,漢代起爭論不休,是中國政治學術領域極具爭論問題,眾説紛紜,未有定論,現在存在多種觀點,認同周公攝政稱王,荀子、屍子[註 3]、韓非[註 4]、翦伯贊、金景芳、宮長、郭偉川持這種觀點;二是認為周公並稱王,是代行王權,司馬遷、廖平、王國維、錢穆此説;三是認為周公攝政,遇到大事時候稱王,鄭玄持此説;四是認為周公和周成王並行稱王,顧頡剛持此説;五是認為周公既沒有攝政,沒有稱王,王慎行、馬承源持此説;六是認為周公有攝政,但沒有稱王,楊向奎、王冠英、夏含夷、趙儒迎、楊朝明持此説。

梁啓超則陷入自我矛盾,莫衷一是。
周公

[3][4][5]《尚書·金縢》篇載周武王克商後第二年病篤,周公旦設壇祭祀,祈禱太王、王季、文王,願以己身代替武王而死。

武王病逝,武王子誦(成王)年幼,周公旦政稱王[6]。

晁福林認為後人拘於宗法制度下正統觀念,無法相信周公僭位稱王事,辯解成周公輔佐成王攝政來理解。

晁福林認為先秦史籍文獻記載,周公確實稱過王[7]:131—132。

《 司土簋》銘文有,“王來伐商邑,延令康侯圖於衞”。

《蔡尊》銘文有,“王魯”記載,顧頡剛認為這是周公稱王直接證據[8]。

《尚書·周書》記述周公之事時使用“王”辭。

《誥》篇記述周公東徵事時稱呼周公為“王”,如“王曰:‘嗚呼!肆哉爾庶邦君御事……肆朕誕以爾東徵’”。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有人把睡覺稱作“見周公”?周公又是誰?

周公

《多士》篇、《多方》篇記載周公東徵取勝後商都奄返鎬京事,使用“王”稱呼。

《康誥》篇有,“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此篇涉及周公平定三監後封康叔於衞地事,康叔乃文王之子、周公之弟,故文中稱“弟”。

《酒誥》篇、《梓材》篇性質《康誥》篇,稱呼周公為“王”。

《洛誥》載,“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指周公大力治理周廷文武受命稱王七年。

《韓非子·二》載,“周公旦假為天子七年。

”《禮記·明堂》稱,“周公踐天子之位治天下。

”晁福林認為周公稱王事出於當時政治形勢考慮,是一種措施。

楊寬此認為克殷未久,成王年幼,商族勢力及方國國遍佈東方,因此周公才政稱王[7]:132[9]:140。

《逸周書·度邑》載,“王欲旦傳於後。

王曰:‘旦!汝維朕達弟……今維天使子,二神授朕靈期,予……維幼子有知……乃今我兄弟後,我筮龜其何即。

’”記述武王決定“兄弟後”傳位於周公旦,並此事進行過卜筮。

睡覺,我們稱為“夢周公”,什麼這麼説呢?周公睡夢關係,出自於先秦著作《論語·述而》,孔子説:“甚矣吾衰!矣吾復夢見周公!”意思是:“我得多麼啊!我好長時間沒有夢見周公了!”孔子説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子,周武王同母弟,采邑於周(今陝西寶雞東北),故稱周公。

周武王死後,成王姬育繼位,當時成王年幼,不懂治國之事。

適逢當時周朝初建、百廢待興,周公旦代成王執政,處理國家大事,營建東都雒邑,討平三監及東夷,制禮作樂,為周朝建立鞏固了卓越功勞,政治、管理國家體制基本完備後,周公於攝政第十年還政於成王。

周公旦是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是孔子敬服古代聖人之一。

於孔子尊崇西周政治制度,因此孔子“夢周公”來表達西周社會嚮。

後來,人們這個典故來表示緬懷先賢。

唐代元稹《聞韶賦》:“夢周公而不見,想聖德而思齊。

”宋代蘇軾《周公廟》:“吾今那復夢周公,春秋來過故宮。

”周公,姬姓,周氏,名旦,稱周公旦、叔旦、周文公,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

尊為“元聖”,是儒學驅。

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同母弟。

[1]諡文。

看個人生活周公武王死後,成王年幼而攝政國。

後“三監”叛亂,行,營建東都,制禮作樂,政成王,鞏固和發展周王朝統治上起了關鍵性作用,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影響。

[1]看人物生平

在〈【周公】為什麼有人把睡覺稱作 |周公又是誰 |〉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