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陵墓 |排名第一的這座 |中國君主陵墓列表 |【皇帝陵墓】
風水玄學

帝王陵墓 |排名第一的這座 |中國君主陵墓列表 |【皇帝陵墓】

帝王陵墓,或稱帝王陵園,簡稱“皇陵”或“帝陵”,是指君主墳墓。

陵墓中深深滲透着禮法內容,天子死後埋葬地稱“陵”,諸侯稱“封”,大夫稱“墳”。

墳丘大小、衣襟棺槨、墓葬儀式是級嚴加規定。

一些歷史帝王陵墓,可能史料缺失、位置失傳,而存在錯誤認知。

中國清朝學者畢沅擔任陝西巡撫期間,關中地區所有帝王陵墓前樹立了標記墓主人石碑。

而於當時考古技術缺失,畢沅只能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説來定陵墓所在,結果所立石碑“多[1]”。

因此,這十三座皇帝陵寢建築比擬皇宮,顯示了帝王地位和君臨天下氣勢。

帝王登基後,即開始自己營造陵墓。

帝王陵墓規模,花費,即便是著稱帝王例外。

西漢文帝,開創文景之治。

《史記》稱文帝建造霸陵時,瓦器,不得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想要節儉,不煩擾民眾[2]。

實際上霸陵修建,耗費了全國三分之一財政收入[3]。

中國歷代中原王朝修築帝王陵墓中,具代表性有秦始皇陵、西漢帝陵(五陵)、邙山陵墓羣(洛南東漢帝陵)、唐十八陵、宋陵宋六陵、起輦谷成吉思汗陵(後世修建衣冠冢)、明清皇家陵寢大型陵園建築羣,這些帝王陵墓周圍有環繞數眾多皇親功臣陪葬墓。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總稱,位於北京市西北約44公里處昌平區天壽山南麓,陵區面積達40多平方公里。

從1409年營建長陵到治初年營建思陵,長達200多年間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

陵內計葬有皇帝13人、皇后23人、皇貴妃1人以及數十名殉葬皇妃。

十三陵是我國歷代帝王陵寢建築中保存、埋葬皇帝古墓葬羣,建築,體系,歷史,具有歷史和文物價值。

  明朝崇尚“事死如事生”禮制,認為人死後,靈魂,有飲食起居需求。

整個陵區四周有陵牆,開在南端,蟒山、虎峪嵯峨兩側,好似一龍一虎踞守大門。

中國傳統風水學説指導下,十三陵選址到規劃設計,十分注重陵寢建築山川、水流和植被和諧統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設”境界,用以體現“天人合一”哲學觀點。

  中國古代帝王陵寢區域設置,早在戰國中期出現。

到了唐宋時期,出現了集中各自獨立皇家陵園羣落。

而明十三陵特點於它第一次體現了中國皇家陵寢建築羣整體性。

每一位皇帝陵墓雖有各自享殿、明樓、寶城,但陵區之內,長陵神道成為一條貫穿各陵“總神道”。

共用石牌坊、石刻羣,加上各陵尊卑有序布葬方式,使陵區建築緊密相聯,形成了一個整體。

  明十三陵環境具有青山環抱、明堂開闊、水流屈曲橫過特點,而各陵所在位置背山面水,處於左右護山環抱之中。

這一陵址位置經營方式建平原之上陵墓相比,其景觀顯得賞心,能顯示皇帝陵寢和氣勢。

古建築專家羅哲文評價説:“明十三陵建築價值,長陵楠木殿其規模是全國唯一,石雕,明十三陵無論是建築形式,還是建築結構,或建築藝術上看,是明代建築實物歷史。

” 來德國遊客定陵參觀石雕  各陵中,僅定陵於1956年進行了考古發掘,其他陵寢墓室建築保存。

各陵陵前神道,主神道石牌坊、紅門、聖德碑亭、石像生、龍鳳門主要建築保持風貌。

明朝時陵宮內外及神道兩旁栽植大量松柏,現在勢。

延伸閱讀…

中國君主陵墓列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帝王陵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陵區內妃子墳、太監墓雖於清末時墾闢農田,但其地下墓室仍保存,地上陵寢建築存有殘垣斷壁及部分石雕。

  2002年8月,聯合國遺產委員會官員、國際蹟遺址理事會專家李相海明十三陵進行考察時認為,明十三陵代表了一種藝術成就,世界某一文化領域內建築藝術發展產生影響,並能一處消逝文明提供見證。

作為一種類型建築羣,展示出人類歷史上一個階段。

  明十三陵佈局營,滿足禮制功用同時,與山川、水流環境因素密切結合,達到了藝術境界。

並清東陵、清西陵建制產生了影響。

  各陵面積大小、建築繁簡有,其建築佈局、規制基本一樣。

平面呈長方形,後面有圓形(或橢圓形)寶城。

想知道更多陵墓嗎?看下去..:建築石橋起,分列陵門、碑亭、祾恩門、祾恩殿、明樓、寶城。

各陵原設有“監”,專司祭祀掃陵事,現存德陵監監牆。

陵區內建有妃子墓七座、太監墓一座和行宮、苑囿附屬建築。

    十三陵地面建築長陵和發掘地下宮殿定陵稱。

整個陵區四周有陵牆,開在南端,蟒山、虎峪嵯峨兩側,好似一龍一虎踞守大門。

延伸閱讀…

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帝王陵墓,排名第一的這座 …

盤點中國帝王陵墓:哪個皇帝陵墓最大?

明永樂七年(1409年)修建長陵起到清順治元年(1644年)修建思陵止,二百多年間禁地,駐有陵衞。

長陵是明成祖朱棣陵寢建築,橫恩殿稱獻殿、享殿,是長陵主體建築,是舉行祭祖場所。

長陵恩殿是我國一座柄木殿堂。

定陵是明神宗帝朱翊鈞陵寢,年號萬曆,是明朝在位時間一位皇帝(48年)。

陵園規制仿照長陵。

定陵地宮於1956年1958年科學發掘,現修建成定陵地下博物館。

昭陵明十三陵中位居第九,昭陵建築地方,是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築且具代表性陵寢建築。

    十三陵於1957年成為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公佈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八達嶺長城同列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

2003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7屆會議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明清皇家陵寢分佈於北京、河北、遼寧、安徽、江蘇地,是中國明清兩皇帝陵寢建築羣,嚴格等級規制營建,具有地上、地下建築體系,佈局,規模,建築華美,工藝精細,體現了中國社會喪葬制度。

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其符合世界文化遺產標準,並陵、清東陵、清西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石牌坊:十三陵神路最南端。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

漢白玉砌成,面闊五間,六柱十一樓,寬28.86米,坊14米。

夾柱石上雕刻麒麟、獅子、龍和怪獸,雲騰浪湧,神態逼真。

門上端額枋上雕刻雲紋,人飄逸感。

這座牌坊是中國現存、石坊建築。

在〈帝王陵墓 |排名第一的這座 |中國君主陵墓列表 |【皇帝陵墓】〉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