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十四節氣屬陰曆還是陽曆 |24節氣究竟是陽曆還是陰曆 |是陰曆還是陽曆 |【節氣是按農曆還是陰曆】
風水玄學

農曆二十四節氣屬陰曆還是陽曆 |24節氣究竟是陽曆還是陰曆 |是陰曆還是陽曆 |【節氣是按農曆還是陰曆】

記述帝堯時事蹟《尚書·堯典》,有了“日中”、“日永”、“宵中”、“日”關敍述,後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若真所記,早在那時代有二分二概念——今謂農曆“夏曆”傳創於夏朝。

到有文字可考甲骨文,其間春、夏、秋、冬常見,出現過“日南”、“南日”記載,這或是春秋所言“日南”(冬至)雛形。

甲骨文中、、朝、食、小食等記時用語,這種時刻概念出現太陽及日影觀測時分開,有研究者認為,卜辭中“日”後來“日”——日子。

《周禮》謂:“冬夏致日,春秋致月,辨四時敍”、“冬日,於地上圜丘奏……夏日,於澤中之方丘奏。

”説,西周時期有了二分二日觀測。

到春秋戰國時期《左傳》中有“、、啓、閉,必書雲物,為備故”,杜預作注:“分,春、秋分。

,冬、夏至。

啓,立春、立夏。

閉,立秋、立冬。

雲物,氣色災變。

”説此時八節立了。

戰國後期《呂氏春秋》中出現日夜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稱呼了,其中日夜分指代春分和秋分兩個節氣,其他叫法後來完全一致。

出現了“雨水”、“小暑”、“霜始降”等準節氣稱呼。

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完全確立,《淮南子•天文訓》中已有完備名稱,漢武帝時制定《太初曆》正式二十四節氣編入曆法。

有人看了這個題目可能會想認為,既然它是國粹,那麼曆了——這一種誤解。

二十四節氣是先民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它氣候影響太陽運行軌道像竹節那樣劃分為12節,每節中間氣——此即合稱二十四節氣——這是陽曆定。

陽曆即陽曆,是地球繞太陽公轉運動週期基礎而制定。

陽曆月份、日期太陽黃道上位置地符合,而它主要指月相週期來安排。

中國傳統干支紀年是地球圍繞太陽週期來劃,本質上來説是陽曆。

或者説,兼有曆月陽曆年性質,是一種陰陽合曆,所以,上半年各節氣基本6日、21日,下半年8日、23日,前後1~2天。

説到節氣,你耳邊彷彿盪漾起《四季歌》:春季到來窗……;可節氣確定是太陽黃道上運動來確定,地提醒我們注意晴雨,那麼,二十四節氣説是天象、氣象是物象?從命名可以看出,二十四節氣綜合反映季候變化前提下各有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反映了四季開始,與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配合表示寒來暑往季節變化。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觀天察地、認知創造時間知識體系,是安排農業生產、協調農事活動基本遵循,中國社會順天應時、指導實踐生活制度,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文明成果典型代表。

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是通過水形態反映出氣温降水量。

驚蟄、、小滿、芒種物候提示農事。

從天文角度來劃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轉折點。

上海地區流行過一句俗語:白露赤膊豬玀。

因為非但晚上,白天天涼了,繼續光膀子會影響——這樣比喻,形象督促人們應季着衣。

此外,“芒種芒種,樣樣好種”,提示沒有及時下種人們抓緊時機投入農事——“忙着種”去。

二十四節氣節氣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現象變化,綜合了天象、氣象物象。

節氣雖然具有勸農籍田、敬授農時、測天占候意義,並非完全,譬如諺語“冬至年”——地方氣象部門這方面進行粗略統計,“乾冬至年、冬至乾年”準確率50%——這個民間諺語只是具有參考意義。

中國疆域,近代厄爾尼諾現象和拉泥娜現象以及多人工幹預因素,節氣實際季節有所誤差,以致現在氣象預報往往要幾天氣温來宣佈地是不是進入相應季節。

既然不是,那麼二十四節氣不是只能擺設老古董了?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曆法創造,我們生存智慧與生活哲學。

現在世界通行曆法是陽曆,而華人多採用“曆”這一古老方法。

曆是月亮變化週期作為計算單位,這個週期是 29 天 12 時 44 分 4 秒左右,因此月30天,月29天,曆一年只有 354 天,陽曆 11 天,使它能夠符合天氣變化週期,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得多增加一個月,稱為“閏月”,所以我國古時有“十三月”名稱,後來“19年7閏”方法來設定閏月。

目前科學指導下,閏月設置了。

陽曆是根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時間計算,這地球公轉一週需用是 365 天 5 時 48 分 46 秒,為 365 天做一年,每隔四年設一個閏月,使原本 28 天2月增加為 29 天。

  而24節氣是太陽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上位置來劃分。

視太陽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週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分為24個節氣,每月2個。

它反映了太陽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現行公曆中日期基本,上半年6日、21日,下半年8日、23日,前後相差1~2天。

因此,這一點,我們可以地分析出來,24節氣雖然是來自古代中國,但是它算法是現有陽曆基本吻合,並且地太陽黃道上位置變化和引起地面氣候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24等份,並每個等份起名。

關於二十四節氣,很多人陌生,但於它是怎麼產生、有多少含義,卻。

有人問,二十四節氣是我們國家傳統文化,那它是不是中國傳統曆法曆來計算呢?可為什麼它很多時候陽曆接近呢?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裏一部分。

但是中國古人農曆定下二十四節氣,陽曆應有點太巧了。

比如,每年立春差不多是陽曆2月4日,是4月5日,夏至是6月21日,就算應日期有波動,會相差超過2天。

這是什麼呢?要弄懂這些,咱們要弄清楚什麼是曆?曆是完全月亮週期制定曆法,月相循環變化一次時間是一個月29.5天,12個月只有354天。

如果格曆,那麼每12個月作為一年,會和太陽變化週期產生11天誤差,説每三年少了一個多月。

如果繼續下去,會導致一個結果,日期判斷對應季節氣候。

比如是曆一月,但有年份可能是盛夏,有年份可能冬天,可能是春天、秋天。

靠種地養活自己古代人,掌握季節氣候變化規律,種地,引入了一種陽曆,一年地球繞太陽一週時間,這樣解決了曆11天問題。

然後一年劃分成24份,像一個圓盤上刻上刻度,於是有了二十四節氣。

然後每個刻度起個聽名字。

這些名字既不用帝王相名字,不用神仙名字,而是每個人能感同身受詞語,或反映季節和時令變化,或者與耕作節點有關。

比如寒露,清晨露水中看到閃閃寒光;雨水,寄託了人們春天雨露期望和寄託。

霜降時分,大地萬物肅殺。

小雪、大雪,是一片潔白靜謐。

芒種,意味着小麥初長成,露出了麥芒。

小滿,是作物顆粒開始。

穀雨,則意味着春雨滋潤着作物。

驚蟄,是春雷驚醒了蟄伏蟲兒,開始外出活動。

,意味着天空,一片春光明媚。

大暑、小暑、大寒、小寒,這兩暑兩寒,,讓人有切膚體會。

春分、秋分,白晝和黑夜平分。

夏至、冬至,物反,否極泰來。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未來季節翹盼。

這和我們現在的曆法差不多了。

2022年2月4日,立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倒計時表演中國傳統曆法時光輪轉中開篇,大屏幕上閃現二十四節氣,從“雨水”開始,行至“立春”。

通過二十四節氣倒計時詩詞以及生機當代中國影像融為,中國氣韻傳遞全世界。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員介紹,人類文明史上產生的曆法,基本上可分為3類:陽曆、曆和陽曆。

四季變化週期即迴歸年主要依據的曆法,叫做陽曆,例如現行公曆。

月相陰晴變化週期即朔望月為主要依據的曆法叫做曆。

兼顧迴歸年和朔望月編制的曆法叫做陽曆,中國傳統曆法陽曆典型代表。

“農曆是我國現行傳統曆法。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起草國家標準《農曆編算和頒行》,朔日農曆月第一個農曆日,説每個農曆月初一是朔日。

每個農曆月反映了月相變化週期,因此屬於陽曆中曆部分。

農曆中二十四節氣反映是地球繞太陽運行軌道上位置,即迴歸年週期,因此屬於陽曆中陽曆部分。

”中國農業博物館農業歷史研究部趙雅楠博士介紹,作為農曆陽曆部分,二十四節氣是計算數九、暑伏、春社、秋社時間點基準,如人們習慣冬至或冬至第二天開始數九,而夏至後第三個庚日作為伏天開始。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紹,值得一提的是,漢代太初曆採用的迴歸年週期365.25天,宋朝曆法到365.2425天,和現今公曆的迴歸年週期一,但公曆行使時間早了300多年。

2000多年來,中國曆法二十四節氣計算未間斷。

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每年編算天文曆書和民用曆書刊載有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發源於黃河流域。

放眼中國,東至西幅員,南到北氣候,二十四節氣描述各地普遍適用嗎?江蘇省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韓桂榮介紹,二十四節氣最初是鬥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斗柄順時針旋轉一圈一週期,謂之一“歲”。

現行確立二十四節氣“太陽週年視運動”,太陽黃經度數。

兩種確立方法雖然,但造成鬥轉星移原因是地球繞太陽公轉,因此兩者交節時間。

“二十四節氣表徵了地球公轉軌道上位置和季節、氣候應關係,它是科學。

既然是科學,那具有性。

因此二十四節氣我國長江流域乃至北半球普遍適用,南半球可以借鑑其定義和內涵。

”韓桂榮介紹,第一個節氣立春例,它意味着北半球萬物開始復甦,是一種趨勢。

,我國幅員,南北跨度,“立春”這天,黑龍江飄雪,海南島陽光和煦,連江蘇省內有温度差異,但“春回大地、變暖”趨勢是。

中國農業博物館農業歷史研究部助理館員朱天縱談到,於全球氣温千百年中有幅度波動,是波峯和波谷時期,某些節氣時段會變長,另一些節氣時段會變短,即出現“伸縮漂移”現象。

因此,各地歷史上積累下來部分節氣總結適應性會受到一些影響,但人們會當時情況進行修正。

總之,氣候、物候變化時序規律而言,二十四節氣具有廣泛的適應性。

二十四節氣形成以來是我國農業生產風向標。

時代發展日新月異,如今農業告別了看天吃飯傳統種植模式,那二十四節氣當今農業生產具有多大程度指導意義?東西方文化是,我們道24分得到二十四節氣,而西方文化中道12分得到黃道十二宮,雖然我們分方式,但是我們分節點是,結果是。

例如:白羊宮,表示從春分日到穀雨間一段時間 (3月21–4月20)。

金牛宮,表示穀雨日到間一段時間 (4月20–5月21)。

這些我們可以從下面表格中找到。

二十四節氣是東方文化,而黃道十二宮是西方文化,什麼他們時間點上是如此吻合?因為我們使用是同一個天體:太陽,是太陽移動時間規律。

黃道,太陽星空中行走軌跡,黃道88個星座中13個,蛇夫座一小部分之外,從春分點所在雙魚座數起,它們是雙魚座、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蠍座、(蛇夫座)、人馬座、摩羯座、寶瓶座,統稱黃道十二(三)星座。

黃道星座名稱很多神話有關,多數是動物名稱命名。

黃道十二星座大小各不相同,並沒有黃道12分。

所以西方文化中引入了黃道十二宮概念,道12分,而黃道十二宮借用了黃道十二星座名稱。

現在我們春分星座是雙魚座(查看圖中春分點所在星座),而黃道十二宮春分星座應是白羊座,並不是雙魚座,這是什麼?這是因為黃道十二宮制定時候是2000多年前,那時候春分星座白羊座,春分星座改變是地球繞日公轉歲引起,【《時間天文學》:十四. 天文曆法】中我們會詳細講解。

獵户座,雖然獵户座距離黃道,位於金牛座和雙子座之間,但他並不是黃道星座,他是赤道星座。

夏至日,太陽直射地球北迴歸線;冬至日,太陽直射地球南迴歸線。

南北迴歸線緯度值±23.5°。

其實南北迴歸線不是一個固定值,它是黃赤交角決定(黃道和天赤道之間交角決定,黃道是地球公轉軌道平面,天赤道是地球轉平面),範圍22°00’~24°30’之間變化,變化週期4.1萬年,這個週期漫長,我們是感覺不出來,只有專業天文儀器才能測量出來。

上次黃赤交角最小值約距今2.8萬年。

公元2000年的迴歸線位置23°26′21.448″。

現在使用23°26′作為南北迴歸線。

本書簡化描述、簡化計算,迴歸線位置、黃赤交角全部使用23.5° 。

陰陽,中國古人對自然界認知理解。

延伸閱讀…

“二十四節氣”,是陰曆還是陽曆;是氣象還是物象

24節氣究竟是陽曆還是陰曆

太陽陽,月亮陰;白天陽,夜晚陰。

陽曆,以太陽運行週期基準;曆,月亮運行週期基準。

我們現在使用農曆,實際上屬於陰陽合曆。

曆部分於計日,二十四節氣於指導農業生產。

農曆,主要是曆主,陽曆輔,固稱曆。

中國五千多年歷史中,有102多部曆法。

改換代,曆法會跟着改變,有時候皇帝死了曆法會跟着改變,但這主要改變是曆法名稱,而內容並沒有太大改變。

曆法(曆書)中國古時稱通書或時憲書,封建王朝時代,於它是皇帝頒發,所以稱”皇曆”。

這”皇曆”一詞來。

中國古代曆法建立,是科技水平發展而修改、完善,並不是一蹴而就。

這裏我們簡介紹一下歷史上幾次技術革新。

而改換代、換皇帝曆法我們省略了。

幾千年來,曆法名稱改變,所有曆法正式名稱沒有一個含有”曆”,但是核心內容是 “曆+24節氣”使用方式,曆主,24節氣輔。

所以曆法稱”曆”。

年,曆法年,1月1號開始,到12月31號結束,是1年365天。

但這並不是數學上分關係,這是因為我們只能整數天數表示1年結果,所以才是1年365天,稱為”曆法年”。

年,迴歸年,天文學於1年定義不是1月1號開始,而是從春分點開始,是以太陽連續兩次通過春分點時間間隔一年,稱為”迴歸年”,與”曆法年”名稱相區。

大地視角,兩次,太陽南向北通過春分點(天赤道)時間間隔是1年。

秋分太陽通過天赤道,但是是北向南過程。

參考:【三. 365天,高度變化規律】太空視角中,太陽和獵户座是靜止。

但是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太陽影像位置移動。

三月份,太陽影像位置位於天赤道。

地球公轉,太陽影像位置兩次通過春分點時間間隔是1年。

或者説是地球位置兩次通過秋分點。

參考:【五. 365天,時間變化規律】無論大地視角、還是太空視角,迴歸年是以太陽連續兩次春分點一年。

天文學中測量1年 (迴歸年) 是365.2422天,並不是365天。

而曆法年,是1年365天。

這樣產生了一個問題,春分時間點曆法年中日期後移,每年後移0.2422天,4年後移了1天,100年後移24.22天。

今年3月21號是春分,而100年後會變成4月15號。

使春分日期,消除這個移動,天文學設置了閏年。

閏年,使春分日期,天文學使用閏年方法來彌補時間差,每4年閏1天 (加一天)。

這樣春分日期了。

這什麼每隔4年,會多1天:2月29號。

但是天文計算精度提高,每4年閏1天方法了一些。

高精度計算類似於0.2422整數倍取整,閏年基本規律是:每4年1閏,400年97閏,3200年(97*8-1)閏。

體現在公曆日曆上能4整除年份是閏年,而每個整數百年不是閏年,例如公元1800年、1900年;而400年整數倍是閏年,例如公元2000年。

閏年使用後,春分日期了,每年3月21號前後,而會後移。

同時夏至、秋分、冬至日期了,會後移。

這我們現在使用公曆系統。

月份,30天,31天,28天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計算尼羅河氾濫週期,制定出了陽曆,這是我們現在使用公曆源頭。

古埃及人天狼星和太陽同時升起第一天,作為新年開始,這稱為”天狼星”年。

這個起點,尼羅河會定期氾濫,古埃及是一個農業國家,尼羅河氾濫決定了古埃及農業生產,所以古埃及曆法制定尼羅河制定。

古埃及人規定1年365天,12個月,每個月30天,多出來5天是休假日。

古埃及人發現了迴歸年365天長規律,並規定每4年加一天。

這和我們現在的曆法差不多了。

延伸閱讀…

農曆二十四節氣屬陰曆還是陽曆?

24節氣是國曆還是農曆?

古羅馬開始並沒有使用陽曆,使用是類似曆曆法,1年10個月,每個月30天或31天,另外60幾天是年末休息日。

公元前46年,當時羅馬帝國凱撒大帝(儒略·凱撒第三次任執政官)決定制定新的曆法。

指定埃及天文學家索西琴尼首一批天文學家制定曆,這儒曆。

最初設計,一年12個月;月是月,每月31天;雙月是月,每月30天。

這樣是1年366天比365天多一天,需要減去1天。

因為當時死刑犯是定二月處決,人們希望流血二月過去,所以凱撒大帝選定二月減去1天,二月變成29天了。

這種曆法稱”儒曆”。

西方曆法從儒略曆施開始,終於走上正軌。

但是,那些頒發曆書祭司們,改歷命令中 “每隔三年設一閏年” 誤解 “每三年設一閏年”。

這個錯誤直到公元前9年才奧古斯下令改正過來。

後來奧古斯繼承了王位,這可是一個小心眼兒皇帝。

他發現凱撒大帝是七月出生,而七月是月;自己是八月出生,八月是月。

表明自己凱撒大帝地位,他強制性地八月月,並十月與十二月改成月,九月和十一月改成月。

可這樣,一年變成366天了。

奧古斯二月中減去1天,變成28天。

規定年份能4整除閏年,平年二月是28天,閏年二月是29天。

(實際情況是:公元前44年,凱撒大帝刺身亡。

屋大維是愷撒甥外孫,公元前44年愷撒指定為第一繼承人並收為養子。

公元前43年,愷撒刺後,屋大維 登上政治舞台,安東尼、雷必達結成”後三頭同盟”。

公元前42年安東尼腓力比之戰中打敗共和派首領布魯圖和喀西。

公元前36年,屋大維 剝奪雷必達軍權,後阿克提姆海戰打敗安東尼,消滅了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成為羅馬內戰勝利者。

公元前30年,屋大維 確認”保民官”,公元前29年獲得”大元帥”(Imperator,譯”皇帝”)稱號;公元前28年元老院賜封”奧古斯”(意為)。

並改組羅馬政府,羅馬世界帶來了兩個世紀和平。

紀念屋大維這一功績,羅馬元老院通過決議,儒曆第八月改稱”Augustus”,即奧古斯月,因為他這個月裏取得過軍事勝利。

但這個月是月,有點遜色,何況羅馬人單數吉,而30天是個雙數,於是2月份拿出一天,加到奧古斯都月裏,8月31天了。

“)此後人們認為儒曆是曆法,於是人們3月21日春分日,帶來了料想到麻煩。

時間推移,人們發覺,春分時的日曆,這個晝夜相等日期,到16世紀末提前到3月11日了。

365.25天365.2422天,相差11分14秒,這個差數雖然,但累積下去,128年一天,400年三天多。

16世紀意大利天文學家地計算出一迴歸年是365.2422天,每400年只有97個閏年,整百年份能400整除才是閏年。

1582年,羅馬教皇修正了儒略曆置閏法則,修正儒曆稱格里曆(格里高利曆),我們現在使用公曆版本。

確定月份大小很多故事,從古埃及到凱撒大帝,以及後來奧古斯,直到1582年置潤法確立。

看似故事,其背後是天文曆法計算。

如果我們查看二十四節氣(黃道十二宮)節點日期,他們是每個月上旬和下旬一些日子。

公曆是西方日曆系統,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的曆法方式,但是公曆好似是二十四節氣量身定做。

參考:【十二. 計算二十四節氣】。

地球繞日軌道是橢圓。

黃道,地球繞日軌道星空中投影,地球上看黃道是一個正圓,這是投影結果。

但是我們計算春分點和秋分點時時,會發現地球軌道並不是一個正圓,而是一個橢圓。

從春分到秋分,3月21號到9月23號是186天;從秋分到春分,9月23號到3月21號是179天,相差7天。

春、秋分連線道平分(幾何學平分),但是他們時間並不是平分,而這7天時間隱藏了大小月裏面。

大小月確定不是表面故事那麼。

月亮,與月亮有關的曆法:農曆(曆)月亮,是星空中太陽天體,視覺直徑和太陽視覺直徑大小,是地球衞星,圍繞地球公轉。

月亮發光是反射太陽陽光。

於太陽、月亮、地球之間幾何位置變化,月亮有陰晴圓缺。

月亮陰晴變化時間規律,我們稱為朔望月。

朔全黑,望全白,朔望月週期是29.53059天。

這什麼一個月時間是30天左右原因。

但是公曆 (陽曆) 中月份定義只是使用了30天這個時間長度單位,而不是月亮變化規律定義。

而農曆 (曆) 中月份,是月相變化規律基礎。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陽説,白天陽,黑夜陰;白天太陽陽,夜晚月亮陰,所以以太陽計時的曆法稱”陽曆”,月亮計時的曆法稱”曆”。

觀察朔望月變化,初一到十五,天一我們就可以看見月亮,前半夜看月兩;十五後到三十,月亮出來時間晚,後半夜,黎明看月亮。

初一,月亮和太陽同時東昇西落。

十五,正南方掃過太陽是12:00點,掃過月亮是0:00點。

我們可以記錄下每一天正南方掃過月亮時間。

農曆,中國傳統曆法。

它月相變化週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一個月,朔–全黑,農曆定每月初一;望–全白,曆十五或十六;並且農曆利用一個陽迴歸年劃分24段,形成二十四節氣。

通過參考陽迴歸年,設置閏月方法使其歷年迴歸年適應。

所以農曆是融合曆陽曆形成一種陽合曆的曆法。

19年7閏,農曆每年是12個月,1年=29.53059×12=354.36708天,365天幾天,所以農曆使用閏”月”方式彌補少了天數,規律是19年7閏,19年時間中增加7個閏月,共12×19+7=235個月。

農曆和公曆,19年天數差<0.09天,這日曆計算中可以。

如果我們翻看19年前日曆,農曆和公曆應日期和今天是。

日曆,2016年和2035年2月日曆。

春節,立春、雨水、驚蟄。

我可以看到農曆,二十四節氣,公曆間關係。

每一年立春、雨水、驚蟄日期是。

而農曆和陽曆重合要相差19年。

在〈農曆二十四節氣屬陰曆還是陽曆 |24節氣究竟是陽曆還是陰曆 |是陰曆還是陽曆 |【節氣是按農曆還是陰曆】〉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