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是國曆還是農曆 |請問冬至及清明是依照農曆或國曆 |原來24節氣是依國曆而訂的 |【24節氣是農曆還是國曆】
風水玄學

24節氣是國曆還是農曆 |請問冬至及清明是依照農曆或國曆 |原來24節氣是依國曆而訂的 |【24節氣是農曆還是國曆】

我國農曆屬於陽合曆一種,中國古代24節氣太陽有關,而每個月長度始末太陰(月亮)有關。

  冬至屬於24節氣,農曆裡有一個曆日其應,而國曆(陽曆)裡有。

不過國曆中我們看見24節氣出現,因為外國人陽曆上只訂定兩分兩點,春分、夏至、秋分以及冬至。

而我們農曆則排定了24節氣,因為節氣來排訂閏月。

於24節氣是太陽位置來決定,太陽有密切關係,因此節氣時間會出現國曆中日期,只因數時差異而有前後一天差異,好像跟著國曆來決定一,這只是因為兩者太陽來決定造成現象。

「大寒」過後,「立春」即,送走庚子年後,農曆新年臨,隨後「雨水」、「驚蟄」到來,春天温暖大地。

諸多血液中流淌漢文化基因台灣人而言,這説法順理成章。

但是翻閲裏送來辛丑牛年農民曆,產生這樣疑問:廿四節氣是什麼?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曆法,當代台灣農民有參考價值嗎?民眾而言,有氣象預報了,節氣日常生活有關係嗎?「世界通用陽曆普及之前,各民族有自己曆法,」國家災防中心氣候變遷組組長陳永明説,像是華人廿四節氣、瑪雅文化將一年分為十八個月、澳洲原住民認為一年有六季。

「古代僅握有政治權柄人可以頒布每年曆書,它讓國家能夠精確統治轄下百姓,推行政策能有,農民能耕作。

例如 5 月 5 日 20 日「立夏」,日本分為「蛙始鳴」、「蚯蚓出」、「竹筍生」三侯;「白露」對應三候:「鴻雁來」、「玄鳥歸」、「羣鳥養羞」。

這些曆法有些廢行,有些陽曆並,有些跨越國界、影響其他文化,例如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地會參考漢文化廿四節氣。

廿四節氣組成農民曆是華人社會發行量印刷品,這個名詞讓人以為它是農曆(曆)來訂定,我們月亮而訂立初一、十五曆法,但農民曆其是依陽位置來決定。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研究員李瑾表示:「人類觀察到,太陽位置氣候有所影響,發展出廿四節氣這套曆法,但周朝時有二分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説法。

」廿四節氣地球繞行太陽軌道來劃分,繞行一圈為 360°,春分為 0°(太陽直射赤道), 為 15°,每隔 15° 一個節氣,依序排列。

因為依循國曆,因此節氣日子,例如吃湯圓「冬至」,基本上每年是 12 月 22 或 23 日。

固然是節慶,但是節氣,因此「」總是 4 月 4 日或 5 日,而像其他華人文化民俗節慶,如端午、中秋、元宵,每年落國曆日子。

天文角度而言,既然廿四節氣是太陽位置而定,不論地域,具備普世價值。

例如,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即夏至,台灣黃河流域緯度雖然,但兩地 6 月 21 日或 22 日是一年中白晝日子,緯度只是決定温差(台灣黃河受到太陽直射,因此氣温)而已,夏至日子會。

這角度,廿四節氣黃河流域適用,在台灣適用。

不過中央氣象局簡任技正柳再明指出,黃河流域台灣天氣有一個月差距,要廿四節氣行事,會「誤時」,是秋冬後誤差。

例如民眾習慣冬天開始「立冬」進補,儲備冬天元氣。

但氣象局統計發現,立冬時全台灣氣温超過 20℃,有飆破 30℃紀錄,吃麻油雞進補顯然不合時宜。

然而趨勢,節氣扣準温度年循環節奏,例如今年一月兩波寒流出現「小寒」與「大寒」之間。

這八個天文點後,其餘十六個節氣刻度中有十四個氣象有關,像是大寒、穀雨、白露、霜降,另外兩個物候有關(小滿、芒種)。

陽曆即陽曆,是地球繞太陽公轉運動週期基礎而制定。

」林和駿説,節氣詞內容提醒農事階段及天氣現象,耕作外,可以避開農事節氣。

林和駿指出,節氣名稱「提醒」意味,而且增強:小雪、大雪;小暑、大暑;白露、寒露、霜降。

他認為農民曆與其説是行事準則,不如説是「防災寶典」,先人觀察到天氣規律性地設計節氣名稱中,提醒農民趨吉避兇。

那麼,源於黃河、渭水流域這套曆法,能讓台灣農民趨吉避兇嗎?林和駿找出節氣發源地中國古都氣象資料後,台灣東西部六個地方(北、花、宜、東及台中、高雄)氣候進行,發現氣温寒暑節奏節氣詞描述相似,但有許多超過檢定標準 ±7日,農民並適用。

細項,小雪、大雪節氣適用於台灣,主要因為台灣平地降雪機會;因為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因此台灣時間點是小暑而非大暑;至於小寒、大寒、榖雨、、處暑、白露、寒露適用。

其實,農民曆來到台灣後,因為台灣天候狀況,而有廿四節氣「應用版」。

中國計日方法一年分為廿四節氣,每個節氣 15 天再依天干地支來排列。

今 (1) 日例,大寒庚辰日,明天是大寒辛巳日。

黃河流域沒有梅雨,這個影響雨量甚鉅因子考量節氣中,但台灣人觀察氣象,關於梅雨季節預估有「芒種後逢丙日入梅,小暑後逢未日出梅」説法。

此説法,今年梅雨季會 6 月 7 日開始,7 月 10 日結束,希望這達一月餘梅雨能夠台灣枯渴水庫、河川「下好下滿」。

中醫也會運用到廿四節氣,氣功將人體二十四椎骨與二十四節氣應,體現人宇宙、天地宇宙觀點。

譬如三伏天灸療日,夏至後第三、第四個庚日及立秋後第一個庚日。

氣候變遷研究員陳永明指出,政府考慮制訂「國民生活曆」,讓民眾知道何時該吃仙草、何時該曬冬衣,可以像日本諸多「民俗祭」一樣,帶動商機。

「出發點是,但是氣象來説做。

」陳永明説,民眾需要知道氣象改變生活關係,只要看氣象預報,可能表操課,規律地制訂「生活曆」。

記述帝堯時事蹟《尚書·堯典》,有了“日中”、“日永”、“宵中”、“日”關敍述,後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若真所記,早在那時代有二分二概念——今謂農曆“夏曆”傳創於夏朝。

延伸閱讀…

請問冬至及清明是依照農曆或國曆

24節氣是國曆還是農曆?

到有文字可考甲骨文,其間春、夏、秋、冬常見,出現過“日南”、“南日”記載,這或是春秋所言“日南”(冬至)雛形。

甲骨文中、、朝、食、小食等記時用語,這種時刻概念出現太陽及日影觀測時分開,有研究者認為,卜辭中“日”後來“日”——日子。

《周禮》謂:“冬夏致日,春秋致月,辨四時敍”、“冬日,於地上圜丘奏……夏日,於澤中之方丘奏。

”説,西周時期有了二分二日觀測。

到春秋戰國時期《左傳》中有“、、啓、閉,必書雲物,為備故”,杜預作注:“分,春、秋分。

,冬、夏至。

啓,立春、立夏。

閉,立秋、立冬。

雲物,氣色災變。

”説此時八節立了。

戰國後期《呂氏春秋》中出現日夜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稱呼了,其中日夜分指代春分和秋分兩個節氣,其他叫法後來完全一致。

出現了“雨水”、“小暑”、“霜始降”等準節氣稱呼。

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完全確立,《淮南子•天文訓》中已有完備名稱,漢武帝時制定《太初曆》正式二十四節氣編入曆法。

有人看了這個題目可能會想認為,既然它是國粹,那麼曆了——這一種誤解。

二十四節氣是先民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它氣候影響太陽運行軌道像竹節那樣劃分為12節,每節中間氣——此即合稱二十四節氣——這是陽曆定。

陽曆即陽曆,是地球繞太陽公轉運動週期基礎而制定。

延伸閱讀…

咦,原來24節氣是依國曆而訂的

考考你,節氣是看國曆還是農曆?

陽曆月份、日期太陽黃道上位置地符合,而它主要指月相週期來安排。

中國傳統干支紀年是地球圍繞太陽週期來劃,本質上來説是陽曆。

或者説,兼有曆月陽曆年性質,是一種陰陽合曆,所以,上半年各節氣基本6日、21日,下半年8日、23日,前後1~2天。

説到節氣,你耳邊彷彿盪漾起《四季歌》:春季到來窗……;可節氣確定是太陽黃道上運動來確定,地提醒我們注意晴雨,那麼,二十四節氣説是天象、氣象是物象?從命名可以看出,二十四節氣綜合反映季候變化前提下各有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反映了四季開始,與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配合表示寒來暑往季節變化。

而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提示着温度變化。

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是通過水形態反映出氣温降水量。

驚蟄、、小滿、芒種物候提示農事。

從天文角度來劃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轉折點。

上海地區流行過一句俗語:白露赤膊豬玀。

因為非但晚上,白天天涼了,繼續光膀子會影響——這樣比喻,形象督促人們應季着衣。

此外,“芒種芒種,樣樣好種”,提示沒有及時下種人們抓緊時機投入農事——“忙着種”去。

二十四節氣節氣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現象變化,綜合了天象、氣象物象。

節氣雖然具有勸農籍田、敬授農時、測天占候意義,並非完全,譬如諺語“冬至年”——地方氣象部門這方面進行粗略統計,“乾冬至年、冬至乾年”準確率50%——這個民間諺語只是具有參考意義。

中國疆域,近代厄爾尼諾現象和拉泥娜現象以及多人工幹預因素,節氣實際季節有所誤差,以致現在氣象預報往往要幾天氣温來宣佈地是不是進入相應季節。

既然不是,那麼二十四節氣不是只能擺設老古董了?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曆法創造,我們生存智慧與生活哲學。

現在世界通行曆法是陽曆,而華人多採用“曆”這一古老方法。

曆是月亮變化週期作為計算單位,這個週期是 29 天 12 時 44 分 4 秒左右,因此月30天,月29天,曆一年只有 354 天,陽曆 11 天,使它能夠符合天氣變化週期,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得多增加一個月,稱為“閏月”,所以我國古時有“十三月”名稱,後來“19年7閏”方法來設定閏月。

目前科學指導下,閏月設置了。

陽曆是根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時間計算,這地球公轉一週需用是 365 天 5 時 48 分 46 秒,為 365 天做一年,每隔四年設一個閏月,使原本 28 天2月增加為 29 天。

  而24節氣是太陽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上位置來劃分。

視太陽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週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分為24個節氣,每月2個。

它反映了太陽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現行公曆中日期基本,上半年6日、21日,下半年8日、23日,前後相差1~2天。

因此,這一點,我們可以地分析出來,24節氣雖然是來自古代中國,但是它算法是現有陽曆基本吻合,並且地太陽黃道上位置變化和引起地面氣候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24等份,並每個等份起名。

在〈24節氣是國曆還是農曆 |請問冬至及清明是依照農曆或國曆 |原來24節氣是依國曆而訂的 |【24節氣是農曆還是國曆】〉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