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兇吉禍福無關 |一年兩頭春 |一年兩頭春 |【馬年兩頭春吉凶】
風水玄學

與兇吉禍福無關 |一年兩頭春 |一年兩頭春 |【馬年兩頭春吉凶】

兩頭春現象 農曆年初一個立春、年尾一個春情況。

民間俗稱“兩頭春”。

民間有種説法,“兩頭春”吉利。

天文專家表示,農曆“兩頭春”是曆法演變所致,兇吉禍福無關。

因此,公眾千萬不要“‘兩頭春’宜婚宜育”“‘無春’吉利”迷信説法誤導。

於2014年春節“”,而2015年春節“晚”,所以即到來農曆甲午馬年會出現我國傳統曆法中“一年兩頭春”現象。

天文專家表示,農曆馬年“一年兩頭春”是曆法演變所致,兇吉禍福無關。

傳統排序方法,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首。

立春時間陽曆年2月4日前後,此時太陽到達經315度。

那麼,即到來甲午馬年為何會有兩個春日呢?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解釋説,2014年1月31日開始進入農曆甲午馬年,而直到2015年2月19日會迎來下一個農曆新年,所以農曆甲午馬年包含了兩個春日,即馬年正月初五立春(2014年2月4日)和同年臘月十六(2015年2月4日)立春,這種現象稱為“一年兩頭春”,2012農曆壬辰龍年是如此。

2009年1月26日進入農曆己丑年(俗稱“牛年”), 而直到2010年2月14日會迎來下一個農曆新年,所以2009年農曆己丑年包含了兩個春日,即己丑年正月初十立春(2009年2月4日)和同年臘月二十一立春(2010年2月4日)。

這種現象稱為“一年兩頭春”。

於“一年兩頭春”,有“無春年”,即農曆一年中沒有春日。

兩頭春 2009年,農曆牛年出現了中國傳統曆法中“一年兩頭春”現象。

社會上有傳言説,農曆牛年“兩頭春”,是六十年一次鸞年,春代表桃花,兩次立春二度春或是第二春意思,意味著婚姻安定,戀愛中男女分手,夫妻間離婚會很多。

“這種規律19年週期,循環復,個別年份稍有出入。

“兩頭春”系曆法演變,與婚姻無關,公眾沒有相信。

為何會出現“兩頭春”和“無春”現象呢?王思潮解釋,中國幾千年來採取傳統農曆是陽合曆,既考慮到太陽直接相關陽曆回歸年,考慮到月亮位相變化曆朔望月。

一個朔望月是29.5天,農曆12個朔望月為一年,共354天或355天,陽曆回歸年少11天左右。

讓農曆年和陽曆年時間協調,古人安排了“十九年七閏”,即每隔兩三年會農曆年中安排一個閏月。

這樣有了閏月農曆年會有384天左右。

而作為24節氣之一,立春是陽曆回歸年進行劃分,其日期陽曆2月4日左右。

因而,農曆年中有了閏月時,可能出現“兩頭春”現象了,而隨後一個農曆年則可能是“無春年”。

其實‘兩頭春’或‘無春’是中國農曆和陽曆兩套曆法並行制度造成,於中國節氣是陽曆排列,每月兩個節氣,日期是,而這些節氣農曆中日期變動,從而造成了‘兩頭春’或‘無春’現象。

‘兩頭春’也好,‘無春’也好,只是曆法演變,與吉凶無關。

‘一年兩頭春’現象每隔數年會出現,上一次出現2009年,而下次要等到2014年。

所謂“孤鸞年”民間有兩種説法,一種是只要遇到農曆年中有兩次立春,表示第二春、二度春,意思指婚姻意,這樣年份婚嫁。

另外一種説法是,只要遇到有閏月年度,所謂“孤鸞年”不準結婚,全年禁止婚嫁,否則可能夫妻不合或家庭。

天文專家表示,農曆馬年“一年兩頭春”是曆法演變所致,兇吉禍福無關 。

中國的曆法,地球繞太陽一週一年,月亮虧盈週期一月.陽是”太陽”,是”太陰”即月亮,所以中國傳統農曆際上是陽合曆.地球繞太陽一週360度,24分為24節氣,“立春”節開始,“大寒”氣結束,“節”和“氣”交替周而復始。

所以節氣定義是地球運行,每年“立春”是公曆2月4或5日。

地球繞太陽一週時8766時13分48秒,1年;月亮繞地球一週(即一個盈虧週期)708時44分2.8秒,1月。

公曆和農曆區月上:公曆一個月地一年12分;而農曆一個月一個月亮盈虧週期來表示。

所以公曆每4年置一閏(多1天)來補實際太陽數;農曆則規定有“節”無“氣”那個農曆月閏月。

有農曆閏月年是13個農曆月,13個“節”12個“氣”,這一年有兩個“立春”節。

2009年春節“”,而2010年春節“晚”。

記得一篇《“雞寶寶”與“寡婦年”》文章,指出這種文化心態和民俗,然而,批評歸批評,指出歸指出,“寡婦年”過去了,“兩頭春”來了;緊接著“無春年”跟上,年底“雞寶寶”扎堆出生;年初一開始,“屬狗人”成企業招聘中“寶”。

“兩頭春”與“無春年”説法,儘管是曆法演變中現象,但是,之所以會人們生活習慣產生影響,説是人們傳統曆法瞭解所致。

一層探究,因為瞭解,所以產生敬畏懼怕,而這,其説是民俗文化處,不如説是處。

所以,公眾需要傳統民俗文化產生認識。

至於如何才能儘走出傳統曆法影,改變傳統民俗文化看法每個人科學修養有關,只有等到每個人科學修養得到提升,糟粕文化心態會徹底退出歷史舞台,化為烏有。

所以,希望我們社會能進一步重視科學知識和科學意識普及,人們不要去糾纏所謂“兩頭春”與“無春年”,以及“雞寶寶”與“寡婦年”之類事情。

  2月4日,立春。

一些細心公眾會發現,馬年含有兩個春日。

天文專家表示,於今年春節“”,而明年春節“晚”,所以馬年出現了我國傳統曆法中“一年兩頭春”現象。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虞志球表示,農曆有閏月年份(如馬年有個閏9月)是年初年末有立春日即“兩頭春”,其隨後一年全年無立春日即“無春”,其餘年份立春日或年初或年末。

中國人強調中庸、和諧,但命理學來説,此時出生小孩陽氣,會妨礙父母。

”  民間有些人認為,春代表桃花,兩次立春意味“第二春”或“梅開二度”,如果這樣年份結婚,婚姻會,很可能會離婚,一輩子要結兩次婚。

因此,“雙春年”嫁娶。

天文專家明確表示,“兩頭春”完全是曆法現象,與吉凶禍福、婚喪嫁娶無關,因此,公眾千萬不要“‘兩頭春’不婚不育”迷信説法誤導。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

農曆正月初,陽曆二月四日或五日。

為冬至後第四十六日。

是一年節氣中第一個節日,標誌春節肇始。

先秦以來,受到重視。

歷代統治者這天出東郊,舉行盛大迎春典禮,祈求豐年,獎勵農耕。

先秦漢,此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東郊迎春,祭春神青帝句芒,車旗幡幘青色。

郡國如,並陳列土牛以示民節令早晚,寓重農之意。

晉代以下,有食春盤、帖“宜春”字,剪綵燕、宮中賜羣臣綵勝、鞭春牛、咬春,盛德木。

天子乃齋。

立春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迎春於東郊。

還,乃賞公卿諸侯大夫於朝。

命相佈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

  打春牛   稱“鞭春”、“打春”。

漢代,立春日,統治者舉行盛大迎春典禮外,有陳列土牛模型,以示時令習俗。

漢以下各代之。

宋代時,京都各州縣,於立春日,俱於衙前陳列土牛、耕犁,設壇祭先農神。

主管官吏,各持彩杖鞭牛三下,表示獎勸農耕之意,稱為“吏春”。

此起於南朝。

後世大略,迄於清末。

某些地方,打春牛有用黍杆骨架,而以紙糊成,施以彩繪者。

此風習表示了古代社會農業重視豐收祈望。

《後漢書·禮儀志上》:“立春日……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立夏。

”《隋書·禮儀志二》:“後齊五郊迎氣……立春前五日,於州門外之東,造青土牛兩頭、耕夫犁具。

立春,有司迎春於東郊,豎幡於青牛之旁焉。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立春》:“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

開封、祥符兩縣,置春牛於府前,日,府僚打春,如方州儀。

府前百姓賣春牛,往往花裝欄坐,上列百戲人物。

延伸閱讀…

專家談馬年”一年兩頭春”:正常曆法演變無關吉凶

馬年將迎”一年兩頭春” 專家:與兇吉禍福無關

”《古今圖書集成·歲功典·立春》:“(通州)太守迎春於東鄰,老幼聚觀,土牛過,爭撒麻麥米豆,中牛得歲。

(永豐縣)鞭土牛散,諸人蜂擁,爭拾其碎土。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打春》:“打春即立春。

正月者。

立春先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

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曰打春。

”顧祿《清嘉錄·正月·打春》:“立春日,太守集府堂,鞭牛碎之,謂打春。

農民部麻、麥、米、豆拋打春牛……百姓買芒神春牛亭子置堂中,雲宜田事。

蔡雲《吳歈》雲:“春六九頭,花巧樣贈春球。

芒神腳色記,共詣黃堂看打牛。

”“民俗是一種文化現象,需要看待,要冠以‘迷信’標籤。

蕭放介紹,民俗雖然習慣性延續下來,但並非一成不變,而是經濟、社會發展以及老百姓精神生活需要進行調整。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首。

瞭解,含有一個“閏九月”,整個農曆馬年計384天,時間跨度,因此一年內出現了兩個“立春”:一個陽曆2014年2月4日(農曆馬年正月初四,農曆年期間),一個陽曆2015年2月4日(農曆馬年臘月十六,歲末)。

這種現象稱為“一年兩頭春”。

這一現象,有人認為一年“雙春”,結婚是大吉;但有人持不同意見,認為“雙春”代表桃花多,影響愛情,即便是夫妻會鬧離婚。

面這樣“八卦傳聞”,很多年人糾結——馬年,結婚結婚?此,蕭放表示,“一年兩頭春”,或一年內一個“立春”沒有(如2013年農曆蛇年,無“立春”),或是一年內遇到一個“立春”(單立春),這些情況是現象,是歷算家使曆法天象、節令、氣候、農事、物候相呼應人編排,與吉凶禍福、人生命運、封建迷信無關。

生肖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

瞭解,生肖觀念在春秋時期出現,古人將生肖動物天干地支結合,並認為人命運有着某種關係。

比如馬是象徵,出生馬年,因此有夫婦趕想趕馬年生子。

然而,如果多數家長選擇馬年生孩子,孩子來上學、就業帶來壓力。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認為,屬相作一種符號,多時候是一種文化消遣或心理需求。

國民整體素質提高,屬説可能社會發展而改變。

其實,並非所有人看好馬年,關於“馬年運勢”有另一種説法。

陝西民間認為屬馬女人生曆二月裏“命苦”,有“正豬二馬三犯牛,四月虎滿山遊,五雞六狗七在蛇,八月老鼠九月羊,十猴十一忌見兔,十二月蛟龍水內藏”説。

並認為,所有屬馬人中,曆五月初五出生馬、“克”家人。

《太原晚報》載文指出,“馬年命”是所謂“交感巫術”,屬無稽之談。

事實上,馬古代是戰神,是勝利和化身,“馬到”這個意思,馬年生人?蕭放表示了折衷觀點。

他説,“五月初五出生命毒”説法漢有。

中國人強調中庸、和諧,但命理學來説,此時出生小孩陽氣,會妨礙父母。

延伸閱讀…

兩頭春

馬年含有兩個立春日專家稱“不宜嫁娶”荒唐

這些説法並無具體依,但老百姓相信,因此成為一項習俗民間流傳下來。

以來,民間流傳着本命年佩戴紅色衣服飾品“辟邪開運”説法,如佩戴繩手鍊,穿紅色衣服。

但近來流傳一種説法:2014年馬年本命年穿。

蕭放這種説法出了自己解釋。

他分析,2014年甲午馬年,屬馬地支應於午,故稱午火。

陰陽五行角度講,午在干支五行裏屬火。

而紅色五行屬火,穿紅色“火勢”會,反而會引起壞作用。

馬年春節腳步近在咫尺,人們感嘆時光荏苒同時,感覺2014年春節往年來要一些。

事實確實如此。

記者翻看日曆發現,2013年農曆春節陽曆2月10日,2014年春節是1月31日,到了2015年春節是2月19日,前後兩年,馬年春節提前了好些天。

每年春節陽曆日期變化莫測,其是怎麼計算,馬年為何“春來早”呢?“春節陽曆日期為,一切還得從曆法説起。

”北京天文館古觀象台王玉民博士説。

日常生活中,人們會農曆和曆劃號,誤以是一回事。

其實,曆法分3種,即陽曆(公曆)、曆和陽曆(農曆)。

“其曆法來於人們觀察。

”王玉民説,陽曆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時間即一迴歸年定一年,一年劃分成12個月,平年365天,每隔4年要閏一天,加在2月天數上,即平年2月28天,閏年便是29天了,其餘每月天數不變。

陽曆日期,可知寒來暑往四季變化,但它不能顯示月亮,這那些需要月相瞭解潮汐變化人來説是不便。

曆則月亮週期一個月,一個月29.5天,一年12個月,它完全考慮太陽運動規律,因而曆日期不能顯示四季冷暖。

這種曆法價值太小,現在伊斯蘭教外,棄不用了。

陽曆即我國農曆,它揚陽曆避曆,月亮盈虧週期確定“月”,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時間即一迴歸年作一年長度。

農曆規定月30天,月29天,一年12個月354或355天,迴歸年少11天左右,3年下來,少了1個多月。

久而久之,會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現象。

例如,2002年春節陽曆2月12日,寒冬季節;2003年春節陽曆2月1日,前一年提前了11天,如採取措施,這樣提前,積上16年,我們盛夏搖着扇子過年了,瞭解這個問題,農曆採“19年7閏”法,即19個農曆年中規定12個平年,每年12個月;另7年每年增加1個月,變成13個月,這個增加月叫“閏月”。

此,王玉民指出,農曆中採“19年7閏”並不是為避免農曆、公曆兩種曆法帶來時序錯。

而是農曆(陽曆)本身其陽曆部分、曆部分調整,農曆19年增加7個閏月後,保證了農曆19年內一年長度3651/4日。

由此,如果上一年農曆有閏月,那麼下一年春節會上年提前11天左右;如果上一年農曆有閏月,下一年春節會上年推遲19天左右。

所以春節陽曆日期是。

儘管2014年農曆春節來得,但王玉民表示,這不是春節。

“1966年春節是1月21日,2014年春節早了10天呢。

”於今年春節,而明年春節晚,所以即到來農曆甲午馬年會出現我國傳統曆法中“一年兩頭春”現象。

此,王玉民表示,“有閏月年份是兩頭春。

”今年馬年插進一個閏月,共385天。

因為開始,所以正月初五(即2014年2月4日)立春,因為年長結束晚,因此下次立春——臘月十六(2015年2月4日)本年內,一年兩頭是立春,故稱“兩頭春”。

與此,有“無春年”。

王玉民説,因為農曆平年355天,可能會有這一年落兩個立春之間情況。

如2013年2月4日立春,但正月初一2月10日,臘月三十2014年1月30日,兩頭夠不着,故稱“無春年”。

,有農曆年只有一個春日,稱“單春年”,如2011農曆辛卯兔年。

“‘兩頭春’‘無春年’或‘單春年’是發生,只是曆法演變所致,公眾大驚小怪,沒有其吉凶禍福相聯繫。

”王玉民強調。

人們印象中,有時農曆年會閏四月,有時會閏七月,這是怎麼回事?“農曆月份只要和節氣錯開一個月,加閏月。

”王玉民説,規則是“無中置閏”,順序排在雙數節氣稱“中氣”,如雨水、春分,雨水正月、春分二月……如果二月沒有春分了此月叫二月,而是叫“閏正月”,因為春分落到下個月去了,其他中氣類推。

這種沒有中氣月趕到哪月,哪月閏月,故稱“無中置閏”。

“今年排到農曆十月沒有中氣(小雪),所以這十月叫十月,而是叫閏九月,下月有‘小雪’月才是十月。

”王玉民説。

翻看日曆,今年第一個農曆九月9月24日開始,到10月23日結束,閏九月10月24日開始,到11月21日結束,兩個“九月”加起來共計59天。

在〈與兇吉禍福無關 |一年兩頭春 |一年兩頭春 |【馬年兩頭春吉凶】〉中留言功能已關閉